|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下神奇天佛寺 | 天地风水学 | 图片 | 下载 | |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奇异科学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老子《道德经》与宇宙起源及宇宙大爆炸理论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易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8 | |||||
象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正是老子对宁宙全息统一论暨天人和一思想的精辟阐释。如把此句倒置,把“法”换成“生”:既自然(自然形成初始宇宙,)生道,道生(宇宙原始之气,演变成各种天体)生天,天(可见宇宙天体,象太阳系银河系,现指太阳生成地球)生地,地(地球自三十五亿中前出现生命至人类诞生)生人。 可见,这又是一部宇宙形成、演变的发展史。 下面,我们结合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宇宙起源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一重点论述。 道学哲学家认为:道是宇宙间一切物质和生命之源,自然法则之化身。《老子》一书认为:“道”柔弱,是“先天地生”而“为天下之母”。(笔者认为)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气,气乃水之升发的最高形态;又是大地化生之本。《周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北宋程伊川认为:—阴—阳是气。阴阳二气为道所生。那道又是何物?唐东海徐居易《明通赋》云:“太极判为天地,一起分为阴阳,流出五行,化生万物,为人禀命。”何谓太极,古人认为:阴阳合抱一体为太极。而阴阳二气又为道所生。所以说,太极既是道。所谓“一气分为阴阳”之‘一气’,既指道之混沌—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通过相互激荡,产生万物。天文学家认为:原始宇宙没有天体和星系,只有一团混沌炽热的元素气体。庄子更为精辟的指出:所谓‘道’者:“通天下一气耳。” “道”还象征着宇宙,见《二十五章》节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域中:译注,宇宙空间。天大:即构成宇宙的天体单位。象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可在放大的银河系天体中,太阳只是颗普通的恒星。老子在此把道列存第一位,意喻比天大,比地大,……。那么,比太阳系银河系类的天体更大的是什么呢?那自然是我们的宇宙了。很显然,道是何物?就不言而喻了。其实道与域中,都是喻指宇宙空间,只是老子不肯捅破这层谜底,大概是给后人留下一个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在此是按宇宙演变的发展顺序,分四个层次依次排列的:道 (宇宙)--天体(恒星)--地球行星--人类。如把此句倒过来读,仍可认得出道是宇宙本体,既比人大的是我们的地球…,比地球大的是太阳系银河系类的大天体,比太阳银河系类的天体大的—是我们浩瀚的宇宙。 应该指出的是:老子的道之柔弱与庄子的“通天下一气耳”之道,都是阐释宇宙原始之气(老子的道,还象征宇宙)。只是老子的道过于神秘(关于老子道之神秘,下章重点研讨),而庄子的道又过于单纯直露了罢! 此章所论,道可谓是一身二职(实际是一身数职).即是宇宙原始之气、又代表字宙空间。元素气体与初始宇宙,是一种相互衣存。相互作用的互利伙伴关系。没有宇宙提供的空间,气体物质将不复存在和产生。反之,宇宙空间没有气体物质存在,星系世界也不能产生。宇宙就等于如同虚设。如此而己。 二、《道德经》与宇宙起源 关于道德经与宇宙起源之科学连系,见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指出:道、德、物、势乃是万物生成之四大因素。就是说,道生万物,德畜养万物,物质赋予万物形状,环境使万物成为定型。 “道生之”何意? 道生万物并非是指直接生万物……,德才万物的直接生母。就是说,道只给德提供生化万物材料,置于怎样生化万物,那是德的事情了,但没有道提供的原料,德也是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即然道是万物之源,且在天地之先就己存在:又“通天下一气耳”。那么,在宇宙初始,道提供给德的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生化原料? 天文学家认为:在宇宙初始,没有天体和星系,只有一团炽热均衡的元素气体,其密度很大,温度很高。只有中子、质子、光子等粒子。这些炽热的气体,正是现今宇宙间一切物质和生命之源。正如大爆炸的倡导者美国科学家加莫夫(一九零四至一九六八)曾指出的:“现今宇宙中存在的所有元素都是在大爆炸的最初三分钟内合成的。”原来,道在天地之先是一团炽热的元素气体物质,不:应该更准确的说,是宇宙初始的气体物质。这团炽热气体物质,正是现今宇宙间一切物质和生命之源。 需要指出的是,“道”并非是中国的特产,在西方《圣经》和哲学中,道也是肩负着生化万物的大任。《圣经》约翰(第四福音书的作者)云:“太初有道,”“……,籍着他(基督)创造绪世界。”“实际上,唯藉道使它(指基督)成就了。”(《基督的二性》德·马丁开姆茨·著)意即:道是基督创造诸世界的原料。厄留根拿(800/815—877,爱尔兰僧侣)说:“万物的存在,无非是在上帝的‘道’里面,那是最初的原因。”(孙律·著《基督教与美学》42页)虽然上帝把道据为已有,但还是无可否认的突出了“道”创生万物的作用性。所以,达马色的约翰(700?—754),东正教中最权威者)补充说:“道充满着创造。”(《正统信仰阐详》,第二篇,第二章。同上了35页)真正揭开道之神秘面纱的,是外国现代科学家卡普拉对道的循环运动的解释:“中国哲学家把实在的,它的终极元索称之为‘道’,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流动的变化过程。”(张赞昆·范中胜著《老子著经大传》吉林人民出版杜,第76页)笔者认为:卡普拉的道之元素,在宇宙初始高温下,是呈液态气状的元素汤,这和庄子的“通天下一气环”之道相吻合。 令人费解的是,老子为什么始终不肯解释“道”是何物?是老子故意玩弄玄虚,使道神秘化?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还是格守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古训?而不敢跃雷池半步?其实,这是对老子的一种曲解。试想,老子何尝不想把“道”之真实喻意大白于天下?使其理论堂堂正正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也兔去后人的种种猜疑,曲解和争议,使得在天之灵也不得安宁。怎奈,老子的道之喻意,属一字多意,呈多元性。如道字在全书中一共用过七十三次之多,例各字使用之冠,且道之字意有各不相同,很难给道起个固定的全称。所以,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对道之使用难度和道之名称难以统一问题作了说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笔者的理解是,道可分为平常之道和非常之道,平常道之名和非常道之名,由于象征不同的物质对象,所以它们的名称也是各异的。象庄子的“通天下一气耳”之道,在宇宙初始是适用的,那时,只有一团炽热均衡的元素气体。但到了营造恒星,行星和地球所需的材料时,庄子所谓的道之纯气体,就不相适用了(因为恒星和行星的构成,需要氢气和尘埃混合物,方能构成)。为此,老子在冥冥中写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 注意:从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句子分析:在庄子道之纯气体上又附加一种物的存在。而从老子的“吾不知其名,宇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的论述中获悉,老子对此附加之物为何种物质,也是茫然不知。把此混成之物,命名为“道”,显得十分牵强。从时间上推测,比“道生之”生化时间晚。并非是宇宙初始,而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准确的讲,在恒星、行星和地球等天体形成的前夕。按照天文学理论,这期间,宇宙空间只有气体(以氢气为主)和尘埃混合物。而恒星和地球之形成,正是这种气体和尘埃混合物云团,在引力和化学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注:构成恒星,主要以氢气为主,尘埃物次之。构成行星、地球,主要以尘埃物为主,氢气则次之)。由于老子尚不清楚,构成恒星、行星的构料是由气体和尘埃混合物构成的。所以,把这种混合物质,暂订名为“道”。这可能是对老子的“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的最理想的解释吧! “德畜之”何意? 德为道之德能,为道之生化原理。德不但有生化力,而为万物之母。并且有保存力。一言蔽之,德具有化学反应的性能。畜:畜养孕育之意。 宇宙大爆炸后,形成氢、氦等元素粒子,这些元素粒子,经过上百万年的孕育演化,并通过化学力和引力的作用,使物质凝聚恒星、行星,形成原始的星际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德畜养万的”之功能。 何谓“物形之”? 万物由道生后,虽已有本体的轮廓.但尚未成形,还要由物质来滋养,使其成长而逐渐成形。其实,这是对上句“德畜养万物”的演化过程的补充与完善。 在原始恒星形成之前,空间到处弥漫着气体和尘埃。物,指气体和尘埃混合物。形,指气体和尘埃在引力作用下收缩成云团,并逐渐形成原始恒星胚胎。物形之,即气体和尘埃混合物,赋予了原始恒星之形状。 何谓“势成之”? 恒星和行星形成后,因受其所处之外在环境;如气候、区域等影响,成为一定种型。势:泽注,指外在环境,即宇宙环境。成:是成型之意。 所谓“宇宙环境”.是指成型后星球在空间的生存环境和运动规律,无不受外界空间环境和相邻天体运动规律的影响和作用。象万有引力作用,维系着宇宙天体和谐运动规律;又如我们居住地球,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交替。就是地球上生命和人类的起源,也是旱期恒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时,一些元素洒落在太空:象碳原索,我们人体中的每—个碳原子核皆起源干原始恒星之中。 本章,老子采用隐喻式提示法,指出道、德、物、势乃是宇宙形成、演变的发展过程。更令人惊奇的是,老子还在本章运用了化学、物理学作为研究探索宇宙的形成、演变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手段。其中,道生之、德富之,物形之,包容了化学性;是阐述物质的组成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势成之,具有物理性;是阐述物质现象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三、《道德经》与宇宙大爆炸 老子在四十章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关于本章所论含义,老子未提及。但对以推知有三:一、论道之动特点,是受“反”之作用力而引发的。二、论道用“弱”之作用力作为道之远行的工具。三、总论万物由来之过程。 道:宇宙。看来,老子所论又是发生在宇宙本体的重大事件。 “反者道之动”何意? 此句指出道之动特点,是受“反”之作用力而引发了道之震动。反者:反,反中含正所谓“正生反,反生合”,无正哪有反。反,是“正反”二字减缩的缩写;者,为语助词,其功用突出所谓“ 正反”作用力之功能。道:宇宙。动:说文注曰:“从力,重声。”即重力碰撞所发出的巨响。意即:“正反”作用力,引发宇宙大震动。 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形成的。而引发这次大爆炸的物质,正是“正反”物质。 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指出:“这缘于物理定律中有的微小不对称,即正物质反物比例为100亿零1比100亿。在宇宙大大爆炸的瞬间,正反物质相湮灭。我们今天的宇宙世界就是仅仅剩下的这1个粒子而构成的,这也就是我们今日见不到反物质世界存在的原因。” 可见,由正反物质引发的宇宙大爆炸,这和笔者对“反者道之动”一词诠释的;即正反作用力引发宇宙大震动相吻合。正反作用力与正反物质:宇宙大震动与宇宙大爆炸,虽词不相同,但意相同。值得一提的,老子在“反者道之动”句中,之所以用“反”而不用“正”,可理解为,“反”在此句中.和仄押韵,符合韵文写作形式。如举用“正者道之动”或“正反者道之动”,即缺乏韵昧,又构不成完整的句子。再者,就是老子有意突出“反物质”的作用力,就大爆炸而言“反物质”,正是制造宇宙大爆炸的罪魁祸首。 “弱者道之用”何意? 此句指出道用“弱”之作用力,作为道之运行的工具。弱者:弱,微弱的力量:者,为语助词,其功用突出“弱”之力所发挥的作用。道:即宇宙。意即:用“弱”之作用力,作为支配宇宙运动的工具。 物理学家发现自然界中有四种基本力在起作用。它们是引力、电磁力、核力、弱力在这四种力当中;电磁力、核力、弱力所释放的能量,虽然有强有弱,但都容易被人们所发现成感受到它们力的存在。相对而言,引力则不同,它同以上这三种力相比较,不但属于最微弱的力,甚至人们根本就感觉不到引力的存在。因为引力以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支配看宇宙。 “道”在此句指,宇宙。那么,在宇宙中,是什么“弱”之作用力支配着宇宙,并为宇宙如此重用?从上述对宇宙四种力的论述看,只有万引力才有资格充当这个重要角色。万有引力具有支配宇宙运动的功能。而“弱者道之用” ,也以“弱”之力支配着道(宇宙)之运动。而且它们都以“微弱”的力量,作为宇宙和谐运动的工具(注:微弱之力,此引指引力子,是一种永远不能直接检测的,但其存在确实具有可测的效应粒子)。 笔者认为,老子的“弱者道之用”,不论从功能上,还是在维系宇宙和谐运动所发挥的作用上,都与万有引力作用相吻合。因为,它们都以其微弱看不见的力量支配着宇宙运动。 “万物生于有”何意? 此句指天下万物由来之过程。天下万物由“有”所生。“有”乃万物之母的名称,因为“有”又是道之德的别名、即“有”是道之德之果,就是说,德是万物生化之母,而“有”,则是德之生化之果,即万物的物种。可知,今日宇宙世界是通过德之生化功能的创造化育演化而来的。由此再进一步而推,“有”之物种又是通过何种生化手段从“无”中演化而来的?这又回到了创世大爆炸的问题上来了,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形成的。而“德”,正是这次大爆炸事件的导演者(即核反应)。德之生化的成果(即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是“有”,有是万物的物种。 “有生于无”何意? 即“有”由无生。“无”乃道之别名。请注意:无并非是一无所有,无如果真是一无所有,那它又怎么生于有呢?简言之,无是指大爆炸前的宇宙状态;没有天体和星系,只有一切混沌末分的气质物质。今日宇宙世界正是从这团混沌气体物质中演化而来的。 本章,笔者采用老子倒置式推理法,由后往前推,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为突破口,出此推导出宇宙形成、演变的发展过程。因为,“有”与“无”是划分宇宙史的分界岭。而“有”生万物之演化过程,则是通过“反者道之动”之造化功能;即由正反物质引发的宇宙大爆炸完成的。这就是说,“反者道之动” 乃是宇宙万物由来之演化过程。 四、《道德经》与大爆炸启动的时间 本文,笔者采用剥蚕抽丝的方法.对予老子大爆炸学说相关联的词句,进行逐步分析;层层推断。并由此惊奇的发现,老子不但揭示了宇宙大爆炸的演化过程,同时还就这次大爆炸启动的时间作了交待。 |
|||||
文章录入:易林 责任编辑:易林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道教秘传内功心法之请师傅法 化 书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 吉 王 朱 太 和 十 九 问 经络系统与内丹命功 伍 太 初 六 问 张三丰论内丹功法 道教内丹学揭秘 道教传统内丹修炼筑基法 从超个人心理学看佛教中的濒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