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 佛 寺 | 国际预预与测言 | 图片 | 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北京学府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个人生命密码出炉疑带来基因歧视       ★★★★★ 【字体:
DNA图谱问世 个人生命密码出炉疑带来基因歧视
专家强调基因不能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文化来源:来源:北京科技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2    
                  专家强调基因不能决定一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11:05 中国新闻网      
                                     专家强调基因不能决定一切   
DNA的发现者沃森的个人DNA图谱已经问世

专家强调基因不能决定一切
沃森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图

专家强调基因不能决定一切
“生命之书”人类基因组谱

  英国《独立报》5月27日的报道,美国“454生命科技公司”完成沃森基因组测序的工作。5月30日在得克萨斯州的贝勒大学举行的庆祝仪式上,诺贝尔奖获得者、“DNA之父”、79岁的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获得了一张储存着自己全部基因序列的DVD光盘。5月31日,沃森的个人基因组图谱还被收入到美国国家健康协会的数据库,并向全世界公开。有关专家称,这样一来,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上网查询沃森的基因组图谱,依据其基因排列顺序推断,沃森是否害羞、爱不爱冒险、会不会患上精神疾病等等与基因遗传有关的表象特征。

  沃森个人的基因组图谱的“出炉”暗示着普通人不久也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基因组图谱

  沃森个人的基因组图谱的“出炉”,对于人类探索生命遗传信息到底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图谱,它暗含了人类的遗传信息,作为一份‘基因身份证’,它是迈向破解‘生命密码’的通行证。”上海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李瑶教授脱口而出,“在科研中发现,基因作为一种遗传物质,和人将会得的疾病、人的智力、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瑶教授表示,詹姆斯·沃森可不是普通人,他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的发现者之一,被誉为“DNA之父”。他因为自己的这项发现,在195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的发现成为20世纪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层次。

  对沃森而言,这张刻有个人基因组图谱的光盘好比“生命之书”。上面记录有数万个人类基因中30亿个碱基对在沃森细胞内DNA双链上的排列位置。李瑶教授介绍,这张光盘的诞生不仅预示着沃森向破解“生命密码”迈进一步。也预示着普通人不久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基因组图谱。

  “在这份基因组图谱之前,人们无法想象基因组图谱有普及的可能!”李瑶教授说:“从1990年,美国决定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计划用30亿美元的投入和15年的时间完成全部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但直到1998年,对DNA序列测定工作却只完成了大概1%。但谁会想到,如今,个人的基因组图谱已经“出炉”。

  454生命科学公司创始人乔纳森·罗思伯格也承认,与“人类基因组图谱计划”相比,沃森个人的基因组图谱所用时间和金钱大幅下降,得益于技术进步。尽管反复6次核查为60亿个碱基对排序,但绘制沃森基因组图谱的“工程”前后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花费只有100万美元。乔纳森说:“绘制个人基因组图谱的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我们正向着1万美元基因组图谱努力,而且不久会是1000美元基因组图谱。”

  一旦拥有个人基因组图谱,人们就能减少患上特定疾病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如果罗思伯格的预言实现,普通人出钱绘制个人基因组图谱将成为趋势。李瑶教授介绍,个人基因组图谱隐藏的遗传信息好似“生命密码”,一旦拥有,人们就可以在孩子出生之日起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患上特定疾病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有例子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的基因组图谱显示,这个孩子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较高,那么就应该严格控制这个孩子的体重。这样一来,在这个孩子学会走路之前,他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还有不少科学家认为,绘制出个人基因组图谱,意义不仅在于降低患病风险,还可以铲除疾病根源。目前人类已知,单个基因缺陷能够引起难以治愈的疾病,比如遗传性胰腺病囊肿性纤维化和遗传性慢性舞蹈病等等。但如果拥有个人基因组图谱,我们就能够对病症做及早预防。

  个人的基因组图谱的问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基因歧视

  沃森曾对媒体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基因测序。他认为,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提早预防癌症、心脏病、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多种顽疾,甚至还能让人更富有同情心。“我们会了解有些人的天生局限,我们会放弃按自己的意愿培养孩子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会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对他们发火。”个人DNA图谱时代的来临也同样面临着许多伦理问题。人们对待那些DNA存在异常的人群时能否不戴有色眼镜?

同性恋已被证明与基因有关,但对同性恋者的排斥仍普遍存在。

  绘制个人基因组图谱可能导致“基因宿命论”泛滥。更令人困扰的是,当人们意识到基因不仅决定了自己的健康,还影响着智力、天分、性格、甚至人品,“基因命运论”“基因贱民”是否会大行其道?

  李瑶教授说,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试问,我们可以改造基因使我们更完美吗?我们应该歧视带有致病基因的人吗?我们可以去除人身上的“自私基因”而彻底地改良人类吗?

  带有所谓“不好”基因的人,会不会因此受到歧视?在某些情况下,有一些致病基因,会导致人在中年以后才发病,比如现在已经知道导致“享廷氏舞蹈病”的基因,会让人四十岁以后发病。那么怎么看待这些人呢?他们还没发病时算是“病人”吗?或者人们知道了里根带有老年痴呆症的基因,还会选他做总统吗?

  专家强调,基因只是一个人的内在因素,并不能决定一切

  李瑶教授强调,由于基因研究的进展,现在特别容易有一种错觉,认为基因决定一切。其实基因只是一个人的内在因素,后天环境对他的影响同样重要。就算是有了爱因斯坦的基因,也不能复制出爱因斯坦,因为人们无法复制出爱因斯坦的生活环境。

  专家观点

  同样基因缺陷的人未必都患上同样疾病

  有同样基因缺陷的人会不会患上同样一种疾病。李瑶教授表示,完全破译人类遗传学的“密码”并非易事,绘制个人基因组图谱并非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万灵药”。

  例如,BRCA1型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导致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并非所有携带这种类型基因突变的女性都成为乳腺癌患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携带有BRCA1型基因突变的女性中,有30%的人没有患上乳腺癌。

  李瑶教授认为,一些携带此类基因变异的女性并没有患上乳腺癌,很可能因为她们的基因组图谱中存在其他“缓和基因”,抑制了变异基因致病的作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疾病产生的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环境。“基因组图谱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的一位专家介绍,“对于人类基因组的个体差异,尤其是研究肿瘤和基因的关系,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文化录入:alex    责任编辑:hanqilin 
  • 上一个文化:

  • 下一个文化: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化
    没有相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