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下神奇天佛寺 | 天地风水学 | 图片 | 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北京学府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         ★★★ 【字体: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作者:佚名    文化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6/5182/20010430/456601.html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鉴于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中央已有全面部署,本次全会主要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并作出如下决议。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1)从1996年到201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一系列紧迫问题,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关注的大事。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八年,我们国家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扭转“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从困难中重新奋起,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道路的伟大进程;又是我们经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国际风波的严峻考验,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伟大进程。这种历史性的成就,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是分不开的;同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开拓进取的群众创造精神的振起,同不信邪、不怕压、维护国家主权、冲破西方制裁的民族自立精神的发扬也是分不开的。归根到底,是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没有党的指导思想这种历史性飞跃,没有全民族精神状态这种深刻变化,没有敢闯敢试的劲头和及时总结经验的智慧,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估量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必须充分认识这个主流。

    改革开放一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在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上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还专门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大方针,引导全党全国人民逐步加深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展开了各方面的工作,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对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不一贯的情况。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多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了积极有效的努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篇谈话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战略思想,同时阐明了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十四大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十四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突出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普遍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大反腐败、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估量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决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看不到十八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只有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考察,才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建设精神文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东西会乘机而入。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

    应当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长期的、复杂的。这是由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引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而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曲折,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将长期存在;还由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相当影响。对于这种长期性、复杂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如何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

    (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全面、正确、积极地坚持和实践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现代化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要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搞自由化就是要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道路,就会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强调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实行开放政策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我们用教育和法律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其他各种专家,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决不能削弱,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不闻不问。强调党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就一定能体现人民的意愿、时代的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6)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采、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8)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这一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深入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这一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认真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人们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要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运用大众传媒、书刊影视、艺术表演和课堂教学,运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各地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国家要确定一批重点基地。

    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中,要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

    (10)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在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即使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各级党政机关、一切企事业单位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禁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经济活动中,国家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经济利益;同时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严格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

    (12)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材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团结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进步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发扬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精神。重视老同志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3)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的意志。要在全体人民中进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制裁和打击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四、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14)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迫切要求文化事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发展。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我们的文化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愈益繁荣。

    (15)繁荣文学艺术,首要任务是多出优秀作品。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学艺术各门类中,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带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全面繁荣。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既要防止横加干涉,又要防止疏于引导。要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努力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使文艺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得以自由发展。要积极开展健康的文艺评论,发挥文艺评论的正确引导作用。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实践的倾向,那种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的倾向,那种鄙薄革命文艺传统、推崇腐朽文艺思潮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应该坚决反对。

    (16)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党报、党刊、国家通讯社和电台、电视台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热点问题引导和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热情。新闻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改进方法,注重效果。广播电视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增加国产优秀节目数量,制止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节目的播出。

    出版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的优秀文化成果,重视出版传统文化精品和有价值的学术著作,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

    加强对新闻出版业的宏观调控,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目前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等散滥问题,努力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认真整顿违反规定屡出问题和不具备基本条件的新闻出版单位,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停办。

    (17)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各种思潮,要注意研究,科学分析,正确认识。认真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工作,对重大课题要组织力量攻关,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切磋。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引导。对事关政治方向、事关重大原则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8)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决不允许成为腐朽思想文化滋生蔓延的场所。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的文化产品,倡导适合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有益文化娱乐活动,更好地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要维护合法经营,保护知识产权,管好文化产品的引进。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除黄色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斗争。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管理体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规范文化市场行为。

    (19)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改革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改革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理顺国家、单位、个人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国家保证重点、鼓励社会兴办文化事业的发展格局。文化企事业单位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既有竞争激励又有责任约束的机制。五、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0)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坚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每个单位都要围绕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沿海沿交通干线的大城市,要率先搞好创建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规划,到201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以集镇为重点,以镇带村,制定规划,逐步推进。文明村镇建设要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功能结合起来,同计划生育、节约土地、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继续做好文化科技下乡、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教师、知识青年和退伍转业军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各行各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对职工普遍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

    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2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要给以表彰。对为人民利益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和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要热情关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六、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

    (2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必需的资金。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

    (23)切实解决目前宣传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健全宣传文化事业的财政专项资金制度。运用税收、贷款、价格等经济手段支持宣传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宣传文化事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资助宣传文化事业。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应给予经费保证。对反映国家和民族学术、艺术水平的精神产品,代表国家水平的艺术院校、表演团体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族特色艺术团体,要加大扶持力度。

    (24)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要求,加强宣传文化事业的基本建设。要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重要的宣传文化单位和直接为群众服务的文化设施建设上。在城市建设中,要配套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大中城市应重点建设好图书馆、博物馆,有条件的还应建设科技馆。县、乡应主要建设综合性的文化馆、文化站。要以提高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覆盖率为重点,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有计划地建成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

    坚持勤俭办文化事业,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严格控制修建高档娱乐场所。禁止以发展文化、旅游为名兴建宣扬封建迷信的场所。七、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25)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各级党委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这要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和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领导。宣传舆论阵地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要把那些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遵守政治纪律、熟悉业务的同志选进领导班子。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经常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思想政治状况,用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学校、街道的党组织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要贯彻民主原则和正面引导的方针,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十分重视民主党派的作用。各部门制定政策,都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不仅要有利于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26)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创造性地工作,不断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下大力气加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要分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等重大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27)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要努力培养一大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真才实学的专门人才。支持优秀人才攀登新的高峰。选拔和培养有发展前途的后起之秀,给任务,压担子,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各地各部门要适应未来十五年的发展需要,制定规划,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在基层单位从事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同志,担负着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千家万户的责任,对他们要多关心、多支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严格禁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无理索取高额报酬。对违背职业道德的要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严肃处理。

    (2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员要在全社会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要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对违纪违法问题,不论涉及到什么人,都要坚决排除阻力,认真查处。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越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前全党正在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要集中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教育要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着重解决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防止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29)为加强协调,中央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

    (30)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提高全体指战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关于这方面的工作,由中央军委根据本决议精神作出部署。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6/5182/20010430/456601.html

文化录入:hanqilin    责任编辑:hanqilin 
  • 上一个文化:

  • 下一个文化: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化
    文化部将风水文化启动申遗
    风水论坛开进人民大会堂
    中华伏羲文化论坛
    北京首届姓名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