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故居差点就给拆了
我去陈独秀故居的那天,站在北池子大街上,不断询问来往的路人,陈独秀故居在哪里?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知道,让我怀疑走错了地方。正赶上学校放学,十几个二十七中的学生从紧挨箭杆胡同的巷子里走出来,当我问他们时,他们同样一脸茫然。 终于问到一个60多岁的老头儿,他告诉我:“你得问年纪像我这么大的,才有可能知道。箭杆胡同早被拆完了,像王明的房子,傅斯年的房子都被扒了,本来还要拆陈独秀的房子,市文物局没同意,所以留下来了。不过现在里面都住了居民,没什么好看的了。” 今年12月8日,由于陈独秀故居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私搭乱建非文物建筑,电线线路老化,通道堵塞,缺乏消防避雷设施的各方面原因,北京市文物局下达了限期整改令。
破败,5户居民挤在这个院子里
陈独秀故居现在似乎被藏了起来。它藏在了喧嚣的马路后面,藏在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和北京市第二十七中的高楼后面,藏在了名存实亡的箭杆胡同深处。在这条长40多米的巷子里,除了陈独秀故居,还有一个公共厕所,它比故居豪华多了。
如今,多是些捡破烂的来光顾
现在,从这个院子的门里走出来的,不再有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了。红色几乎褪尽的木门,门边立着的两只残旧的石狮,雕刻着的“吉祥”二字,依稀可见的门档,以及用透明胶粘着的写着“居民住宅,谢绝参观”字样的白纸,无不都在提醒着想往里面乱闯的人们,这里更多的不是一个名人的故居,而是有着5户居民的大杂院了。他们不希望有别人去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 一个住在这个院子里的中年女人在验证我的记者身份后,才准许我进入到里面看看。她还告诉我:“我们也是没办法啊!经常有一些捡废品的人进来,看见什么就捡什么。这个门上本来还挂着一块‘陈独秀故居’的牌子,结果也被他们拿走了。还有一些人,说他是记者,我想,哪来那么多记者呀!” 的确,现在这里已经很少有人来。偶尔有打着胡同游幌子的三轮车夫,载着年轻的女孩走进来。她们坐在车上,矜持地探探脑袋,看着门洞里乱七八糟的自行车,挥挥手,又往别处去了。 在陈独秀故居里住了几十年的孙大爷说:“就前几天,陈独秀的孙女还到这里来了。然后在故居的门前拍了几张照,就走了。” 越走越远的陈独秀还是没有走出他的亲人的视线。而我不知道的是,她有没有找到当年爷爷生活的蛛丝马迹。这5户人家的小院子,更真实上演的,是几个普通北京人的普通生活。
整改,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11月下旬,文物局对7处文物保护建筑下达限期整改令后,本月8日再次对9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建
筑下达限期整改令。其中就有陈独秀故居。 走进现在的故居,一眼就能看到门楼和西边连着的两间耳房,还有再西边的三间北屋,都是旧房子。西边的三间瓦房是新翻盖的,显得突兀与高大。据说陈独秀和夫人(第二位夫人高君曼)就住这三间旧瓦房。 本来这处小院子只有3户人家,后又住进两户,旮旯拐弯的搭建了许多小房子,原来是一个院,现在变成两个院。我在里面转了一圈,发现所谓的两个院子,其实是几条狭隘通道被中间一个小木门隔开而已。 住在故居里的老人回忆:箭杆胡同原来与东边一条大街相通,住的居民有六七十户。后来都被拆迁盖大楼啦,东边是民政部,北边是高检院。陈独秀的故居原来也要拆,由于市文物局不同意,才得以保留下来。 而这次的“整改令”不同于往日,文件中多次出现“责令”、“限期”、“追究法律责任”等严厉的措辞,表明市政府的决心之大,动作之大。 孙大爷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两万块钱买的房子,现在算起来至少要20万了。但是如果搬了,谁拿这笔钱给我!” 为此事同样苦恼的还有北京市文物局的副局长孔繁峙。他说:“最难解决的是居民的腾退问题,因为投入太大了。目前,北京各方面的经济实力都还有限,所以只能一步步地解决。” 看来要想看到真正的能让人凭吊的陈独秀故居还得再等了,而在这之前,我们可以先去北京大学的“红楼”旧址看看,那里有为陈独秀专门开辟的两个展厅。
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文学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1915年自日本回国后创办的《青年杂志》(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1917—1920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革命论》、《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关于社会主义讨论》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1922年出版《独秀文存》,1924年出版《陈独秀先生讲演录》,1925年出版《字义类例》。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释放。同年出版《抗日战争之意义》、《实庵字说》。1
938年出版《实庵自传》。1942年5月27日病逝。
■探访指南
陈独秀故居,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是陈独秀1917—1920年在京时的住所。坐3路、8路公交汽车到北池子下即到。
■链接·整改
除陈独秀故居外,这一次被限期整改的还有:北京古观象台(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皇家御用冰窖雪池冰窖、明清两代皇家仓库、南新仓以及拈花寺、嵩山寺及智珠寺、原中法大学、法国邮政局旧址、地安门西大街153号四合院。 被“隐藏”起来的陈独秀故居,这座曾经进出多少风云人物的院子,如今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
上个世纪初期,正值风云际会,如今箭杆胡同20号那座破院子里,曾聚集了时代的精英。陈独秀当时就住在这里,指导并参与了“五四运动”,使这里成为了无数爱国青年向往的圣地。 如今,陈独秀故居已经变成一个5户居民安顿生活的破败大杂院: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电线老化,过道里堆满了各种杂物。要不是门前立着一块“陈独秀故居”的石碑,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1917年到1920年在北京居住过的房子。 而这块2001年北京市政府立起的石碑,显然无法使这里的破败有什么起色。
曾经,这里是北京风暴的源头
谁还记得当时,在“五四运动”前后,这里曾经车水马龙、风云际会。陈独秀使这里成为北京风暴的源头,成为当时学生渴望一见的圣地,也成为军警咬牙切齿、想除之而后快的“毒瘤”。 1917年1月,陈独秀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受聘担任该校的文科学长,而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的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了北京这个普通的院落里。也就是在这个院子里,陈独秀集结了当时社会上最为先锋的人物: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吴虞、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等,他们纷纷为《新青年》摇旗呐喊。从此,这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引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火药库。 1920年1月,当时在北大图书馆新闻阅览室当助理员的毛泽东,也曾来到这里拜会过陈独秀。 “五四运动”后成为了当时北京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的陈独秀为了躲避追捕,于1920年2月离开了北京,再也没有回到这个院子。以后的他似乎和这个院子也没有了任何关系,但一直还在人们的视野中,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他在1920年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直到1927年,他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 从1927年随着革命的深入和变动,陈独秀的身影仿佛越走越远了。1929年以后的历史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1932年10月,已经被开除出党的他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监禁在南京。又于1937年8月,被提前释放后到四川江津县乡下居住。在友人资助下,陈独秀艰难度日,做文字学研究,直到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孤独地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