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到淮阳见到“泥泥狗”,向导游员,乃至陪我参观的专家问起“泥泥狗”身上的图案时,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专家鉴定过,是女阴崇拜”。起初我对这种解释也是笃信不疑,每逢友人向我提及上述问题时,我也会回敬那套“权威解释”。后来我的一位学生问起:“既是女阴崇拜,为什么塑造成狗形,不塑成人形?总不会是崇拜母狗生殖吧?”这不仅使我哑然,而且令我汗颜;促使我认真思考种种疑问。 我想到墓地里的坟头。人死如归,从那里来还回到那里去,为什么“入土为安”?因为“大地为母”。人们崇尚“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万物负阴抱阳”的“太极”原理,用黄土隆起象征受孕之腹的阴性母体,树起苦似男性阳器的墓碑,造就形成胎元的阴阳交合,近乎写真的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道法自然”的“太极阴阳”文化。 每当我玩味、揣摩“泥泥狗”的时候,看着那类“狗”、类“熊罴”、类“猪”、类“猴”的形象,墨黑的底色,具有放射“光芒”意味的五彩图案,丝毫不能唤起“女阴崇拜”的记忆,却让我记起一些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有一个类乎神话的寓言,记载在古书《庄子》里。故事说: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两人常到混沌那里去玩耍,混沌招待他们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儿商量怎样报答混沌的恩德。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吃东西呀等等,偏那混沌一窍也没有,未免美中不足,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是就带了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给混沌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混沌,经他好朋友这么一凿,却“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这个有点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着开天辟地的神话的概念。混沌被倏、忽--代表迅疾的时间--凿了七窍,混沌本身虽然是死了,但是继混沌之后的整个光明的宇宙和世界却也因之而诞生了。 《神异经》说混沌是只黏糊糊,黑油油,既像狗又像人熊,给世界造成黑暗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着。这就为淮阳“泥泥狗”的颜色、形象提供了根据,我们把“泥泥狗”身上,被“专家”解释为“女阴形态”放射性彩色图案,理解为“光芒四射”的描绘也是合理的。对此理解,下面一段故事更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支持。 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宇宙像一个混混沌沌,模模糊糊的大鸡蛋,在漫无边际地滚啊滚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窈冥混沌中产生了一个生命,那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大神。也许是受了这混冥景象的影响,盘古每天只知呼呼睡大觉,连动也不动一下。谁都想不到的是,盘古这一觉睡得好长好长,一下子睡了一万八千年。在这期间盘古孕育着、成长着。 突然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四周是鸿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呀!他定了定神,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四周漆黑一片,黏糊糊的,闷得他心里发慌。他想:总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黑暗的混沌,使劲一抢。只听得一声巨响,这个大鸡蛋似的混冥被盘古一斧头给劈开了,眼前放射着光芒。鸡蛋中一些轻的东西冉冉升起,变成了天,而一些重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大地。从此以后,人类有了自己的祖先,有了天,也有了地,乾坤定,日月分,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河南淮阳“泥泥狗”正是中华先民对中华大地“破混沌”“定乾坤”“开天辟地”的记忆复制:黏糊糊,黑色的,又像狗,又像熊罴的混沌,七窍被凿开,腹部被打破,混沌(黑暗)死了,光明来了,我们的祖先为后人创造了美好的大千世界。小小的“泥泥狗”永远向人们传递着“开天辟地”的信息。 这就是我对淮阳“泥泥狗”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