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 佛 寺 | 国际预预与测言 | 图片 | 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吉祥与异闻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宇宙膨胀加速论大脑奥秘         ★★★ 【字体:
宇宙膨胀加速论提出者获宇宙学最高奖  魔术师障眼法揭开大脑奥秘
作者:佚名    文化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5    
2007年宇宙学最高奖项——Gruber奖于近日揭晓,提出“宇宙膨胀加速论”的两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获得该奖项。他们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aul Perlmutter领导的“超新星宇宙学计划”(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团队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Brian Schmidt领导的“高红移超新星搜寻”(High-Z Supernova Search)团队。除获得奖章外,两个团队总共将得到50万美元的奖金。

  通过研究遥远的超新星爆发,这两个竞争激烈的研究团队于1998年提出,宇宙的膨胀速度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越来越慢,而是在加速进行。他们的发现直接导致人们认识到,主宰宇宙的并非普通的物质和能量,而是一种未知的神秘力量——“暗能量”(Dark Energy),它与万有引力的作用恰好相反,促使宇宙空间不断延伸。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中95%以上的密度来源于暗能量和暗物质(Dark Matter)。

  Gruber基金会强调了这两个研究团队之间的激烈竞争,它表示,“这两个团队并驾齐驱,互不相让,最终同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外,两个团队利用新技术测量超新星爆发的精确距离也是他们获奖的重要原因。

  Gruber宇宙学奖由一位爱好宇宙学的商人Peter Gruber在2000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从2001年开始,该奖项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和Gruber基金会共同资助。该奖项由一枚金质奖章和25万美元的奖金组成,主要奖励杰出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或者科学哲学家。

  2006年的获奖者是John Mather及其领导的宇宙背景探测(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简称COBE)团队。该团队以空前的精度测量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能谱,所得到的结果表明能谱与黑体辐射谱完美吻合,因此证实了宇宙的大爆炸起源。(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美科学家欲推翻黑洞理论 爱因斯坦可能出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18:16 城市快报

  城市快报/综合消息据《羊城晚报》报道,多年来,神秘的黑洞理论令众多世界顶级科学家心驰神往。然而,一些美国科学家日前却提出全新的看法,他们认为所谓的黑洞根本是子虚乌有。

  据英国媒体29日报道,提出该理论的是席尔德领导的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他们观察了一个距离地球90亿光年的类星体后提出这一理论,此前科学家相信,类星体中央便是黑洞。席尔德表示,该类星体的中央有一圈碟形物质形成的洞。他们相信,该洞是由强力磁场发射出的物质形成的。黑洞理论是1784年由一名英国地质学家提出的,后被爱因斯坦证实。根据黑洞理论,可以吞噬一切物质的黑洞是没有磁场的。席尔德的科研小组据此提出,类星体中央由强力磁场发射出的物质形成的洞将推翻黑洞理论。

科学家发现旋转速度达到理论极限的黑洞

新浪科技讯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11月17日报道,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宇宙中存在黑洞很可能是最为令人着迷的一个预测。美国的天文学家们最近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奇异的黑洞,该黑洞的旋转速度每秒钟高达950次,已经达到了天体自转的极限速度。

  在11月17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美国天体物理研究中心(CFA)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公布了他们的这项最近发现。该研究小组是由来自美国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以及德国天体物理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提供的数据发现,一个编号为GRS1915+105黑洞旋转速度非常快,每秒钟高达950次,这已经达到了物理学家们普遍预测的自转极限。

  美国天体物理研究中心负责人杰弗瑞-麦克林托克说,“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卫星数据,我们获得了三个黑洞旋转时的精确速度。最让人激动的是,一个编号为 GRS1915+105的黑洞,它在旋转时的速度已经达到理论极限速度的82%至100%。这一新发现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黑洞会喷射气体、粒子流以及引起伽马射线等。在天文学界,人们通常用两个指标来界定一个黑洞,那就是黑洞质量和旋转速度。尽管天文学家们此前已经成功地测量出了黑洞的质量,但要准确地测量它们旋转速度却要困难得多。事实上,在今年之前,天文学家们从来没有准确地测量过黑洞旋转的速度。”

  杰弗瑞-麦克林托克进一步解释说,黑洞在旋转时也会带动周围物质的旋转,这就会与周围静止物质形成一条分界线,这在天文学上被称作黑洞的“静止界限”。包括光线在内的物质越过静止界限后,并不会立即被黑洞吞食,而且围绕黑洞高速旋转,因而具有巨大的旋转能。再往里,当到达一定位置后,围绕黑洞旋转的所有物质都会被黑洞吞食。科学家们从那里往里面什么也看不见,这就形成了黑洞的“视界”。在静止界限与视界之间有“贮能区”或“能层”。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旋转黑洞有内外两个视界,中心奇点也会变为“奇异环”。

  黑洞靠强大的旋转引力也会不断地吸收周围星体的气体。在此过程中,气体开始脱离原本的运行方向并向黑洞偏离,由此形成“角动量”,也就是说黑洞可以由此源源不断地吸收能量。被改变方向的气体使黑洞周围逐渐形成一个个越来越大、被称作“加速区”的圆环。在“加速区”里,大量炽热气体绕着黑洞旋转。随着气体越吸越多,黑洞必须分流已有的“角动量”,以便为持续涌进的能量提供空间。打个比方说,就像一个巨大的水车,为了保持旋转,它必须在装入水的同时释放出等量的水。黑洞也是如此,它必须在吸收角动量的同时释放出同等的能量。(小顺)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黑洞堪称宇宙节能冠军

本报华盛顿4月25日电 美国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发现,星系中具有高密度旋转中心并能吸入附近任何物质的黑洞,利用能量的效率极高,堪称宇宙的“节能冠军”。这一发现表明,黑洞在宇宙中的角色比早先认为的更复杂.  科学家首次对太空中9个较为古老的黑洞所吸入的热气物质和喷射出的高速高能物质进行了测量,从而推算出了黑洞发动机的效率。这些黑洞处于比银河系更大的星系中,距我们有5000万至4亿光年的距离。研究人员之所以没有研究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是因为银河系不足够大,同时其中的气体也不足够多。

  研究人员用一种简单的办法来测算黑洞的能量效率:他们先根据“钱德拉”望远镜观测的星系内层大小来计算黑洞能获得多少物质的能量,再根据炽热气团中的空洞大小来计算黑洞释放出多少能量。结果发现,黑洞释放的能量几乎接近于它所获得物质含有的能量。这就意味着,假如地球上有这样一辆高效率汽车,它就能利用1升汽油行驶4亿多公里。研究小组负责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斯蒂芬•艾伦称,这些黑洞的效率比人类至今研制出的最有效的 发动机效率还要高出25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黑洞喷发出的粒子流可以防止气团冷却收缩,形成新恒星。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黑洞有防止星系无限扩张的作用。

科学家称反粒子可能来自微黑洞

吴再丰/编译

  1928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反粒子的概念。狄拉克认为,粒子与反粒子除了所带电荷不同外,质量等性质完全相同,例如其中之一反质子,除了电荷为负外,其他一切都与质子相同。此后,各种反粒子纷纷被科学家找到。  反粒子喷泉

  为了探索反粒子的奥秘,目前科学家采取了两种途径,一是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粒子,研究反粒子的自然状态;二是在实验室中制造反粒子,从更多的角度研究反粒子。1997年4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五个著名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卫星,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粒子的反粒子源。它喷射出的反粒子在宇宙中形成了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喷泉”!

  反粒子在地球上似乎是非常稀少的。美国和日本的科研小组利用仪器,曾经检测到宇宙辐射来的反质子,但是数量很少,几年的时间也仅仅发现了数百个。而现在,宇宙中竟然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反粒子喷泉,令人惊讶,同时又不禁疑惑:这么多的反粒子来自何方?

  来自暗物质?

  科学家认为,约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和反物质,而现在我们所接触的世界中,几乎全部是物质,反物质微乎其微。那些反物质到哪里去了?一种解释说在宇宙的某些地方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还有一种解释说宇宙诞生时产生的物质比反物质多了一点,物质与反物质相互湮灭后,剩下的物质就构成了现在的宇宙。

  因此,人们首先猜测,反粒子可能来自暗物质。宇宙中充满了不能用光(电磁波)手段观测的暗物质,据说暗物质的总质量是可见物质总质量的几十倍。暗物质的庐山真面目如何,目前还不清楚。不过,科学家猜测,数量稀少的中微子可能是暗物质存在的有力证据。如果中微子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则它应该以光速的1/100速度在银河系内纷飞。理论预测,这些中微子之间相互碰撞,能够生成反粒子。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宇宙中仍存在反粒子。

  然而,这种理论上预言的反质子的能量分布,和实际观测到的反质子的数据有出入。理论计算,通过中微子而产生的反质子,能量应该比较高,而美国和日本的科研小组实际捕捉到的反质子,能量很低。因此,目前把暗物质作为反粒子的来源地,似乎还站不住脚。而且,中微子碰撞是零星的,虽然可以解释到达地球的反粒子稀少的事实,却无法解释巨大的反粒子喷泉的形成。

  看来,反粒子似乎另有来源。

  源于微黑洞的蒸发?

  另一些科学家猜测,反粒子的来源也许是微黑洞,在微黑洞蒸发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了反粒子。

  黑洞是引力极大,连光都不能逃逸的天体。黑洞有几种类型,其中比太阳质量重几倍的巨星演化到最终阶段,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引起引力坍缩,最后会形成半径只有几千米大的微黑洞,这种黑洞比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小许多。此外,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曾经研究过极端微小的黑洞。他认为,在宇宙大爆炸后的瞬间,由于某些原因,宇宙中出现了能量密度分布不均,产生了一些极端的区域,密度高而体积小,自身引力坍缩,也有可能形成微黑洞。10亿吨物质形成的黑洞,比只有10-16米直径的质子还要微小。

  如果微黑洞在目前的宇宙中确实存在,而且数量可观,那么它们在黑洞蒸发时,有可能会释放出反质子,这是1974年霍金提出的黑洞蒸发的理论所预言的。如果按照比质子还小的微小尺度计算,能量和物质无法保持稳定,它们将发生波动。就连没有物质的黑洞周围的真空,也会由于这个原因,频繁出现粒子和反粒子的生成和湮灭。假如黑洞表面的真空确实会如此波动,那么粒子或反粒子的任何一方都有落入黑洞强引力场的可能。与此同时,对应的另一个粒子从黑洞被蒸发出去,这就是霍金辐射。

  也就是说,黑洞并非只吞食物质和能量,那些比质子尺寸还小的微黑洞有可能因为其周围强引力场下的量子效应,也会蒸发出粒子或能量。而且霍金还计算出,黑洞释放粒子的能力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所以,黑洞会逐渐释放越来越多的粒子,黑洞的温度也越来越高,最终导致黑洞在强烈的辐射暴中彻底消失。

  一旦微黑洞的温度足够高,在其寿终正寝之前的几千万年中,它会不断地释放质子或反质子等粒子。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来自宇宙的低能量的反质子就成为搜索微黑洞的绝佳信号,而新发现的反粒子喷泉的源头,也许就是一个微黑洞。

魔术师障眼法揭开大脑奥秘

 大脑更相信感觉而不是亲眼所见

  英国科学家在《当代生物》揭示了一项他们针对魔术所做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很容易被魔术欺骗,是因为即使你认为是亲眼所见的东西,往往也只不过是视觉幻想而已。研究人员表示,魔术的鬼把戏其实没有欺骗我们的眼睛,而是通过误导我们的感觉来达到其神奇的效果,球真的消失了吗?

  英国达拉谟大学的甘斯塔夫·卡恩是一位神经科学家,也是一位魔术师,他向38名学生展示了一段名叫《消失的球》的魔术。在此魔术中,魔术师往上向空中抛出一个球,抛了两次,都接住了球,随着抛球的动作,魔术师的头也会向上抬。但等到第三次抛球时,球不见了,似乎在空气中消失了。其实,这次他并没有抛球,只是假抛,球还藏在他一只手的手心里,而魔术师向观众展示的是他的手背。

  大多数学生看此魔术时都被魔术师神奇的第三次抛球所欺骗,竟然有高达68%的学生认为魔术师第三次也把球抛向了空中。

  实际上,眼睛并没有看到球被抛出

  为弄明白这些学生是如何被欺骗的,卡恩及其同事在学生们观看魔术的过程中,使用一种特别的软件来追踪学生们在此过程中眼睛的运动,看看他们到底在看什么。

  结果,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当学生们认为球消失时,大多数人觉得自己一直在看着球。其实,大多数人在观看魔术师表演抛球前,都会快速地看一眼魔术师的脸,以帮助他们确定球的位置。

  在前两次抛球的过程中,魔术师的头都随着球的运动往上抬。于是,等到魔术师第三次做出抛球动作的时候,学生们虽然只是看到魔术师在抬头,眼睛并没有看到球被抛出来,但是他们的感觉却在告诉自己,球已经被抛出来了。

  显然学生们最终判断球被抛向了空中,是受到魔术师抬头看球这个动作的影响后,凭感觉做出的。而且眼睛所获得的真实信息也被这种感觉所提供的信息取代。卡恩说:“即使人们声称自己一直盯着球看,但其实大多数时间都在看魔术师的脸。他们的眼睛运动没有被魔术师欺骗,但大脑的感觉被欺骗了。”

  没有看到抛球动作,也坚持认为球被抛出

  接下来,卡恩向学生展示了同一魔术的第二段录像,但这次在第三次抛球时,魔术师没有随着抛球的动作抬头向上看,但还是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依然被这种幻觉欺骗了,认为球被抛出去,消失在了空气中。

  更为有趣的是,即便有一部分学生的眼睛并没有朝抛球的方向看,而只是一直在看着魔术师的脸,他们也坚持认为自己看到球被抛出去了。

  大脑只管凭空感觉,不顾眼睛看到什么

  此发现证实,大脑路径对于感觉的控制和对于眼睛运动的控制是相对独立的。以前也有研究表明,感觉与动作存在独立的路径。

  科学家揭开了魔术是如何欺骗我们的,这有利于我们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卡恩说:“魔术师真有能力歪曲我们的感觉,让许多人察觉到从来没有发生的事情,就像幻觉一样。”

  “当我们看世界时,我们觉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实际上,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更多的是由我们的感觉来决定的,而不是我们的眼睛确确实实看到的东西。”卡恩补充说:“即使球从来没有离开手,人们看到它离开是因为他们觉得球会离开。大脑只相信会发生什么而不考虑视觉真正看到了什么。”

  据了解,将来,研究人员还计划研究其他魔术是如何愚弄大脑的。

印度科学家挑战霍金:其实宇宙黑洞并不存在

新浪科技讯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斯蒂芬-霍金是现代宇宙黑洞学说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30多年来,霍金和他的追随者们一直认为,部分巨型恒星大爆炸产生了宇宙黑洞,而且,黑洞可以将不慎跌入其中的所有物质吞噬殆尽,就连光和其它宇宙信息也无法逃脱黑洞吞噬的“厄运”。然而,有一位印度理论物理学家却对霍金的这一开创性理论提出了质疑,他就是设在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的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阿布哈斯-米特拉。米特拉认为,宇宙黑洞根本不可能存在。

  早在4年前,米特拉就在《物理基金快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质疑黑洞理论的论文。米特拉在这篇引起颇多争议的论文中指出,霍金的黑洞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宇宙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霍金所阐述的黑洞的形状和存在方式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根本不相符合。

  米特拉的论文发表后,除少数一些学界人士表示赞同外,大多数主流科学家对他的观点表示不屑一顾。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哪一位科学家撰写论文与米特拉进行辩论。出于学术考虑,米特拉特意邀请包括霍金本人、贾延特-纳里卡尔等在内的著名黑洞理论学家对他的论文发表意见,但没有一人接他的招。

  岁月不断流逝,霍金的黑洞理论终于被他本人推翻了。2004年7月中下旬,霍金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自己承认,“从绝对意义上说”,黑洞是根本不存在的。

  至此,敢于向权威物理理论学家提出质疑的印度物理学家米特拉被证明是正确的;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米特拉战胜了霍金。(编译/江水)

文化录入:hanqilin    责任编辑:hanqilin 
  • 上一个文化:

  • 下一个文化: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化
    最伟大的未解之谜之六
    谁来解开UFO的谜团
    我国科学家发现超级黑洞